预定年度最具话题,这部电视剧凭什么揭露当代教育现状?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1-04-29 | 531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果要列出近期最具话题性的几个事件,《小舍得》的播出相信一定能引发众多家长的共鸣。这部根据鲁引弓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南俪、夏君山和女儿夏欢欢、儿子夏超超,田雨岚、颜鹏和儿子颜子悠等“小升初”阶段中国家庭的故事。

    剧中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断使出浑身解数,恨不能全天24小时都给孩子排满各类课程的情况,像极了现实中我们为孩子报各类剑桥考试的样子。

    对于许多家长而言,处于学生时期的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其他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这种现状的背后,是中国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环境。

    在一线城市中,有能力的家长不惜花费巨大的财力和精力,购买“学区房”、为孩子报高额的少儿英语培训班;能力稍差一点的,也费尽心机寻找各种机会,只为让孩子挤进那几间屈指可数的名校。

    对于中国大多数家庭而言,“成绩好”意味着能够“读名校”,“读名校”意味着将来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因此,许多孩子从诞生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未来数十年的人便已经被家长安排得明明白白。

    从咿呀学语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大学。他们身上大多承载着上一辈甚至上两辈的希望和焦虑。

    可是在这样不断打鸡血、“压榨式”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忽略掉了什么?作为宇宙中心的主角——孩子,我们是否真正走进过他们的内心,看看他们因为高压而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小瑞老师发现,随着近年来国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抑郁症”也愈发呈现低龄化,多为14~30岁的青少年,甚至还有八九岁的孩子,在每年上千名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他们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是诱发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根据专业的研究显示,“攀比式”教育、毫无顾忌地打骂孩子,都极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从而导致后续一系列让人伤心的举动。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此刻正在为孩子的成绩或未来感到焦虑,那么可以仔细想想小瑞老师接下来的问题:孩子“学习”的目的在于什么?

    在小瑞老师看来,孩子学习的目的,除了提高成绩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除了课本之外,日常的游戏、与他人的玩耍、课外读物、好的音乐、文字、影响等等都能在他们敏感的心灵里种下一颗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种子。

    作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无权决定其他人的人生,即使那个人是我们最亲密的家人、孩子。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便是用我们的经历、经验,去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奔跑,而不是通过各种强硬的手段去限制他们的无限可能。“放手”很难,但当你试着“放手”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天空从此不再只有一种颜色。

免费预约报名悦读坊体验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