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有问题,总会寻根问底。而对事物的认知,也就是在细节处掌握的。家长教孩子说话和做事的时候,也会有主有次,有目标和方法。对知识的认知,会增加表达范围和深度。
英语学习的认知,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比如一个香蕉“banana”,怎么去记忆呢?课堂上,老师会用英语表达需求,在表达的过程中,是会付诸于表情和动作的;而这个表情和动作是可以被孩子认知的,也是对语言的解释。关于香蕉,只在表面上记忆,那就狭窄了;和事情关联不起来,就不能用于事情中。可见,有时候该用的时候,不能使用;并不是不会用,而是在学的时候没有付诸于实践。香蕉的形状,大小,味道等都是为了识别,就像对发音的判断,认音是为了在听的时候抓音准确。但是识别是特征,要在具体事情上,才能判断。比如在水果市场,能够准确判断。在听力中,对单词发音,能够准确判断,也是源于特征。但是特征怎么掌握呢?
比如在少儿英语对话中,对于发音的判断,也是源于实践。比如当一个发音发生的时候,会伴随着事物的情景。所以发音就和情景联系起来了。日常复习中,也是将情景和发音不断强化,从而更简洁明快,让表达更顺畅。在使用英语单词对话的时候,往往只是使用单词的某个特定的含义;这个特定的含义,是结合了事物的语境。如果先记忆单词,再去使用单词,就会花费大量精力在判断和选择上;如果记忆建立在使用的基础上,那在对话的时候,就不会觉判断和判断很难。就像天天出门和回家,每次不用去判断哪个是自己家,哪个是自己要走的路。学习英语,就像平时,遇到什么事情,就要说什么话。语言是结合情景的,英语环境中学习,是带着英语思维去学习知识。英语思维,不是特意去记忆的,是用来使用的。怎么使用呢,结合课本去理解语境;在语境中锻炼口语。只有掌握了语境,口语表达才能切实有力。
在少儿英语阅读中,老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能听懂故事,这样才会知道孩子为什么听不懂。在英语听力,阅读理解中,需要发挥孩子的学习优势,来弥补不足之处。陪孩子一起玩,快乐的时候,家长也会跟着快乐。表现形式,是跟家长模仿来的。面对事物,怎么表达;也是家长教出来的。当表达的时候,思维中是有事物印象的;所以表达出来的是思维中的事物。在学习的时候,怎么去认知事物,就会有怎么样的思维。英语阅读,要反复读;在读语言的时候,思维中的印象更形象,理解更准确。所以,课后复习,表面上是在复习英语听说读写,实际是在锻炼对语境的掌握。孩子对家庭环境中的事物的记忆,都是靠使用来完成的。就算天天见,如果不使用;在该使用的时候,也记忆不起来。
通过外在的表现,去表达需求;需求是看不见的,表现是看得见的。所以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看得见的单词句子,听到的发音,要结合自己的认知,才能理解语境,达到目标。所以认知的过程,就是思维。英语思维,就是要在英语环境中去认知事物。英语环境,是思维环境,比如听力用英语思维听,表达用英语思维表达。表达的起点是孩子的需求,终点是完成需求。
在阅读英语短文的时候,阅读的是思维中的语境。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需要老师教方法,引导孩子正确的认知,完善对内容的理解。对英语内容的理解,是孩子的理解,不是老师的理解,所以要培养表达能力。和家长互动,表达是孩子自身的需求,和老师互动,要引导孩子有问题需求,启发思考。学习英语,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所在。
少儿英语学习中,如果思路只是跟着老师模仿,哪里有孩子的思路呢?教孩子走路,是牵引着;但也要培养孩子使用自己的力气。很多时候,孩子听了一节课,但只是听听。思维参与的少,就逐渐会忘记。增加思维参与,不仅要结合听觉,视觉,还要体验。启蒙英语阶段,希望能够夯实基础,希望能够快乐和轻松学习。如果没有掌握好方法,怎么去还是处于蒙的阶段,怎么去启发呢?学习英语,是为了掌握知识;对知识有体会,会揣摩使用。比如孩子喜欢吃水果,通过表达或哭闹能够达到目标,那这个表达和哭闹的方式,就是思路。
学习英语,是在学习什么呢?其实是在提升学习能力,如果能力提升了,还怕掌握不了英语吗?语言是工具,是要时常使用的;所以,学习英语,就是使用英语。比如口语沟通对话,英语阅读,熟能生巧,体验过程中,总能品味到乐趣。要让孩子参与过程,也是在培养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