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愈发重视。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将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青少年教育”这个领域。这部电视剧充分反应了当下父母对于教育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有些父母动则为孩子报满各种兴趣班,恨不能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有些父母则佛系养娃,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在与众多家长接触的过程中瑞尔英语小瑞老师发现,很多对于孩子教育极度重视和紧张的家长,往往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适得其反,而那些在环境较为宽松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反而学习效果与自主性都会更好一点。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你们在日常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这些行为举止,很可能就是造成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的“罪魁祸首”。
1、日常打压孩子
适当地给孩子“泼冷水”,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现状,但比起“泼冷水”,家长更应该做的是鼓励他们。其实人都是渴望被夸奖的,尤其是那些内心敏感的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孩子便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导致成绩下降。
2、全天候陪伴
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规划好一切,每天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事,都替孩子安排好,并且全程陪伴。这样做不仅会把孩子培养成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更是没有任何帮助。那些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在踏进社会后面对全新的世界后,反而会变得束手无策。
小瑞老师建议,家长应该适当放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规划能力。
3、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孩子不是机器,不可能24小时都保持充沛的活力和学习热情,很多家长往往觉得只要搞“题海战术”、增加学习时间,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肌肉记忆。但其实,这种方法只会让他们更加疲惫,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4、目的性太强
出于对成绩的过度重视,很多家长往往会给孩子设定一个考试目标,如果孩子达不到,就会如何如何,这种方式会使孩子心理上特别紧张,而孩子往往是越担心越达不到标。
5、训斥、打骂式
训斥打骂都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不仅不会使孩子成绩提高,而且会使孩子更加厌学,甚至逃学。
父母因为几次考试失败,反复地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认为孩子的问题只要严厉点训斥,就能改变结果。结果却是孩子听得恐惧了,不但把耳朵关闭,也把房门关闭了。
文章的最后,瑞尔英语小瑞老师想和各位家长说的是,孩子学习的目的在于如何通过前人的经验和智慧,让自己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而成绩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种结果。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完全代表这个孩子。希望各位今后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多点宽容,多点理解。